解析:从618电视混战,看行业洗牌大势
618大战正酣,电视行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。
首先挑起这场战争的是乐视电视,本意是对40/43吋进行清场,未曾想到,小米却在55/65吋的新品进行降价上千元,此事逼得之前几天已经降价的夏普再度降价,紧接着,乐视又把55/65/70吋三款同时降价,这促使海信、创维、夏普再度同款降价,海信在40/43/50/55/65全部降价,夏普的55居然卖到3000元以下,康佳最后55卖到了2700元,向来不搞价格战的三星和飞利浦居然也跟盘大降价数千元,而本在边缘活动的暴风、微鲸直接全天被这群疯子爆打,已经很难在前三十看到它们的名字了…
说实话,电视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,电视价格战,势必会对那些依靠硬件盈利的电视厂商形成致命打击,加速这个行业的洗牌。
不过,大家也都明白,价格战并不是目的,无非是要借助618促销季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,或者清理库存。事实上,618争不争第一意义也没那么大,比如在手机领域,OPPO、vivo、苹果从来不争电商节第一,反而是销量冠军利润冠军,品牌和电商节销售第一不是绝对的对等关系。
对某些厂商而言,也并不会在在意618是不是第一,毕竟完成清理库存的任务就大功告成了,再就是,电商节掺水的情况也是有的ISO标准内啮合齿轮泵资料。对于小米电视这种纯电商品牌(线下几乎无销量)来讲,损失的只是钱,而对于乐视和传统厂家,他们有自己的线下销售体系,这种血战在流血的同时,有可能在自已的体系中植入癌细胞,后者的伤害更致命。
不过从618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,如果乐视电视这种不依靠硬件营收的厂商,在非硬件营收实现了规模化以后,继续降低硬件价格,那么其他品牌生存空间将大幅降低,毕竟降价这件事之于传统电视厂商,只能支撑一时。
乐视电视却不同,硬件规模越大,大屏运营价值就越大,硬件降价的空间就会越大。
这是因为,乐视在硬件上降价了topsolid教育图纸,还可以通过大屏营销上补上附件资料。据了解,乐视大屏已经占到乐视80%终端广告收入份额,拥有300个以上的广告主,成为新车上市的必选平台。更重要的是,大屏广告收入的提升需要依赖于乐视终端数量的提升,换句话说,随着乐视终端的数量的提升,这将让大屏广告的收入水涨船高,大屏购物、大屏游戏等商业价值更将迎来全新局面。
不过从618选购看,用户更加倾向于拥有高性能、丰富的服务、体验好,价格又低的电视品牌,这也是正是乐视电视一直以来的发展路径。仔细观察,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,在乐视电视的影响下,近期发布的智能电视新品也开始配置 Mstar 6A938处理器,业内开始注重性能的提升,但是,从整个行业看,传统电视厂商们在大屏运营上却起步太晚,大屏体验也很少被重视,与乐视电视差距太大,这或许会成为他们的死穴。
这就像当年苹果手机出现之后,带来了全新的互联网的玩法,但诺基亚却停留在过去辉煌历史中,错失了转型的时机,从而消失在江湖,历史是何其相似,智能电视领域明明已迎来全新的历史拐点,但依然有很多还未分清潮流的厂商过于乐观。
其实,乐视电视真的无意与谁为敌,只是因为模式使然,顺应用户的需求使然。经过一轮轮的比拼,也让我们看到,用户选择的一直都是能够提供好产品、好服务,和优质体验的厂商,在这方面,乐视电视一直走在前列。